PG电子官网鹤峰:茶香沁透先锋魂
云上恩施报道(鹤峰通联记者 覃进之 通讯员 沈海艳 周冬梅)武陵山脉的晨雾还未散尽,邬阳乡小园村便已苏醒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五一”前夕,在这个茶香四溢的地方,湖北忠翔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精制茶加工车间传来喜讯,这支由18名茶业产业工人组成的团队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以星火之势点亮茶乡,用双手书写着茶叶品质的传奇篇章。带着探寻匠心密码的好奇,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精制茶加工车间内,18名技术骨干构成老中青三代人才战队,既有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也有掌握智能设备操作的新型技工。他们成功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智能化生产线%。
车间内,每一片有机茶叶的旅程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从鲜叶入厂到成品包装,团队成员严守每一道工序的工艺标准,将“品质即生命”的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车间始终保持着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PG电子工人们以“零事故、零投诉”的优异成绩,连续多年赢得行业内外的高度赞誉,推动企业成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车间主任刘君义介绍,团队从鲜叶入库到精品包装,每一道环节都经过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车间实施“双线并行”生产模式,让名优茶与大宗茶实现分类精制,既保留传统风味,又适应市场需求,助力企业有机认证面积突破3458亩,辐射带动周边万余亩茶园标准化种植。
面对市场需求,车间团队突出科技创新,攻克多项行业技术难题,为有机富硒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团队创新实践“生态养护+定向加工”模式,做实258亩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通过科学规划古茶园管理,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既保留古茶树原始生态,又赋予茶叶独特品质风味。研发的古树茶系列产品,以醇厚口感和文化底蕴成为高端市场宠儿。
针对富硒茶加工中的技术瓶颈,团队联合科研院所实施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富硒“稳态化”加工工艺。该技术不仅最大程度保留茶叶中的天然硒元素,还开发出拥有33个注册商标、11项专利、12个著作权的多款功能性茶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多元化需求。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让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车间团队还率先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追溯体系,消费者能通过手机扫码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加工工艺等详细信息。这种透明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推动企业成为行业质量标杆。
有着46年茶叶加工经验的制茶工匠游炼钦说:“科技赋能时代,车间团队不仅实现了产品质量的精准把控,还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他参与编制《忠翔黑茶生产标准》,攻克黑茶砖茶生产技术难关,企业由此改变了以输送原材料依赖山外厂家生产黑茶砖茶产品的被动局面。2024年,他先后被授予“游炼钦制茶大师工作室”“游炼钦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为地方龙头企业的核心部门,精制茶加工车间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头,通过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车间创新“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安排技术人员奔赴农户茶园,指导茶农管理茶园、采摘鲜叶技术和保底收购,带动周边茶农走上标准化种植之路。同时,不定期组织各类技术培训,让茶农由传统思维逐渐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以稳定的订单合作方式,让农户收入有了坚实保障。
邬阳乡小园村村民彭玉刚拥有25亩茶园,实现年增收10多万元,这样的致富故事正在周边6个行政村持续上演。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280户茶农发展有机种植,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企业新建茶旅融合项目已起步,启动特色民宿服务,开辟“茶园观光+非遗体验”新业态。车间全体产业工人积极响应企业实施茶旅融合发展的全新战略,依托茶叶生产参观通道,打造沉浸式茶文化体验基地。让体验者不仅能近距离观摩现代化制茶流程,还能参与采茶、制茶等互动活动。“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体验模式,既传播了鹤峰茶文化,又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站在新建的民宿观景台,总经理贺德森对未来充满展望:“我们正筹建茶文化体验馆,力求在大山里实现种植加工、科技研发、文化旅游三产融合集群的新格局,确保茶农从中实现增收。”
在这个专注于原生态高山绿茶、野生红茶、黑茶、青钱柳等有机富硒产品,年成品茶生产能力1500吨以上、产值过亿元的现代化企业里,他们以匠心为笔、以科技为墨,在这片茶香氤氲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